365体育|365体育直播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中爆网 > 文化•娱乐•体育 > 正文

中国规模化全人工繁殖中华鲟获得成功

2012-11-08 13:30:12.0 责任编辑:段雅兰

凤凰新闻讯   十月,通过全人工繁殖技术繁育出的中华鲟受精卵陆续孵出中华鲟仔鱼,中华鲟雌雄亲本产后健康存活。这标志着中国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全人工繁殖历经30年的研究获得成功,中华鲟连续多代繁育也将变为现实。

 

记者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了解到,研究专家近期对中华鲟实施人工催产和授精,总计获得受精卵625万粒,目前已陆续孵出子二代中华鲟仔鱼23万尾。

 

长江鱼类资源保护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文宣表示,这是中国首次实现中华鲟规模化全人工繁殖,意味着今后可以在全人工环境下保存物种,并且可以实现大规模的人工增殖放流,对中华鲟以及其他濒危淡水鱼类保护有着重要意义。

 

主持这项研究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危起伟介绍说,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中国开始进行中华鲟的人工繁殖研究,并开展人工增殖放流活动,累计向长江中放流多种规格的中华鲟近500万尾。

 

据了解,历史上,中华鲟分布在长江、黄河、珠江、闽江等流域,由于水体污染、过度捕捞等因素的影响,目前中华鲟仅在长江出现,栖息地已消失80%以上。

 

据专家介绍,这个物种的染色体是多倍体,基因信息量大。它们经历了各种环境演变,一直延续至今,具备了极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能在江水和海水中生存,成熟后洄游到长江上游的金沙江产卵。

 

但上世纪80年代,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建成后,切断了中华鲟至金沙江洄游的通道。

 

1982年,中国建立首家保护中华鲟的专业科研机构,对中华鲟的繁殖、培育和放流进行专门研究。

 

近年来,长江水产研究所利用养殖的280多尾成年中华鲟进行全人工繁殖的研究,并成功攻克了后备亲鱼人工驯养、性腺发育诱导、人工催产、授精等技术难关,成功孵化出子二代中华鲟幼苗。

 

据了解,中华鲟全人工繁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研究。在自然条件下,野生中华鲟性成熟年龄较晚,部分性腺发育需在海水中完成,它们有溯河洄游进行繁殖的习性。如何克服中华鲟的这种自然属性,在纯淡水小环境下,人工驯养子一代亲鱼,促其性腺稳步发育,曾是全人工繁殖研究面临的最大难题。

 

在农业部有关专家对全人工繁殖中华鲟技术课题进行验收时,危起伟介绍说,此次全人工繁殖的中华鲟雌雄亲本,都是农业部中华鲟保育和增殖放流中心养殖的子一代群体优选培育个体。在进行人工繁育后,中华鲟雌雄亲本产后健康存活,对其他濒危淡水鱼类保护和人工繁育有着重要借鉴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