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水急流条件下的水下炸礁实例
完成时间:1983~1984年
工程地点:长江三峡云阳县城下游1km
完成单位:长江重庆航道工程局、重庆大学
项目主持人及参加人员:彭光瑞、史光华、辜昭映、吴炳海
撰稿人:刘书伦
1 概述
鸡扒子滑坡位于长江三峡云阳老县城下游1.0km,是宝塔老滑坡的复活,其主要原因是:1982年7月,该地区连降暴雨,46小时降雨331mm。在暴雨作用下,老滑体的后缘产生崩塌,崩塌的17万m3土石,堵塞了主排水沟,导致大量地表水沿后缘裂缝注入滑体,引起大规模滑坡,滑坡体的面积0.774km3。滑体的后缘宽300m,前缘紧临长江,沿长江岸线长700m,滑体纵长1400m,总体积1500万m3,其中有230万m3土石推人长江,直抵对岸。推人长江的土石中,以碎裂岩体为主,泥土很少,在洪水位以下堆积有180万m3。该长江河段,在天然状态下河道顺直,洪水河宽450m,枯水河宽120~130m,流速1.5m/s,枯水时航道水深30~40m。滑坡体推人长江后,将大部分河床过水面积堵塞,其中枯水位过水面积堵塞80%~85%,中水位以下堵塞58%,洪水位以下堵塞24%,在河道中形成三道宽潜坝,厚度达20~30m。由于过水面积大部分被堵塞,因此产生急流泡漩,成为特大急流险滩,随水位下降,流速比降急剧增大,当时预测当水位降到中枯水位时,流速可能达到8~10m/s,长江面临断航险情。
2 水下炸礁
2.1水下裸露爆破
2.1.1施工条件
滑坡体推人江中,河道中形成三道宽潜坝,施工区域流速4~5m/s、个别地方为6m/s,河床底质为大块碎裂岩体。因此,首先采用裸露爆破方法,炸除挑流突嘴,拓宽应急航道。
2.1.2定位船、投药包船
在上述急流条件下,船舶无法航行,首先要解决炸药包投放和定位的问题。研究发现,长江上游使用的抓斗挖泥船,船舶稳定性好,有大功率绞锚缆机械,可用来作为定位船。从安全考虑,租用一艘30t木船作为投药船。
2.1.3药包投放方法
在定位船上配置两条主钢丝缆绳,分别固定在两岸岩石上,用船首锚机,将定位船自一侧移到江中,泊于爆炸区上游200m。投药木船随定位船一起移到江中,将投药船的主
缆绳系于定位船的船尾锚机上,通过锚机松放主缆绳,将投药船逐渐下移到爆炸位置。对准导标调整船位后,将药包抛人水中,药包主绳保持松弛状态,药包在水流作用下贴在岩石上,然后指挥定位船,将木船绞回到定位船近旁,当确认药包没有半漂浮或漂浮后指挥起爆。
2.1.4药包重量和间距
裸露爆破的单药包重量,主要根据以下几个因素确定:
(1)被炸岩体性质和需要一次破碎厚度。
(2)药包顶部水深。
(3)周围环境。
(4)水流条件,本工程爆炸岩石为碎裂岩体,块度很大,一般达几十立方米,药包顶部水深大于5m,流速4~5m/s,水流紊乱,在这种条件下,单药包重量宜采用20~25kg。考虑到河床不平坦,采用串联群药包,药包间距1.0~1.2m,排距2.0m,一炮4个药包连接,总重100kg左右。
2.1.5 药包坠石重量
在急流中,坠石重量十分重要,经过试验,不同种类的炸药包采用的坠石药包重量比如下:乳化炸药包为4,硝铵炸药包为5,40%硝化甘油炸药包为3。
2.1.6爆破材料
由于在急流中投放药包十分困难,所以采用的乳化炸药、硝化甘油炸药和硝铵炸药及优质铜电雷管,都需经过深水(20m)浸泡试验。主绳采用22mm2白棕绳,主导线采用2.24mm2铜质单芯线。
2.1.7起爆方法
大部分采用干电池起爆。干电池起爆器放在定位船上,由专人看守,由投药船指挥起爆。
2.1.8遥控起爆
为了避免急流把药包主缆冲断,造成瞎炮,曾研制成功超声遥控起爆器。但经试用一段时间后,发现设置在水中药包上游附近的水听器容易被炸毁,成本较高,此外在水流紊乱水域,由于超声波衰减和畸变,因此使用上受到一些限制,仅部分采用,没有全面推广。
水下裸露爆破历时3个多月,炸除礁石约2.6万m3,改善了水流流态,拓宽了航道,配合绞滩,可保持航道畅通。
2.2水下钻孔爆破
2.2.1施工条件
钻孔爆破和裸露爆破的施工条件略有不同,钻孔爆破是从岸边往江中推进,而裸露爆破是自江中往岸边推进。钻孔爆破适用于水深3~8m、流速3.0~5m/s的水域,河床均为大块碎裂岩石。
2.2.2钻孔工作船
根据该滩的具体情况,设计建造了一艘300t级的钻孔工作船,船体稳性较好,中间设置钻孔工作平台,平台上安装有钻机走行的轨道。船首和船尾安装大功率锚缆绞机,船体的装药作业区域采取绝缘措施,以满足丧船上装药的要求。
2.2.3钻机
在深水急流中钻孔,一般钻机不能使用。与河北宣化风动机械厂合作,在原潜孔钻机的基础上,研制出新型CQ-150潜孔钻机,并将4台钻机安装在钻孔工作船上,实践表明,这种钻机具有抗急流能力。
2.2.4钻孔直径和超钻深度
因考虑急流钻孔中需用双套管,所以钻孔直径取100~11Omm。为了尽量减少二次钻爆和清点工作量,钻孔超深适当加大,取△h=1.6~1.8m。
2.2.5 钻孔布置
钻孔的孔距和排距与最小抵抗线长度、清渣挖泥船抓斗斗容等有关,通过实践和调整,实际采用的孔距和排距如表1所示。
2.2.6装药量计算
由于该滩地形条件、水流条件复杂,难以精确计算各孔炸药量,因此采用体积法计算,即按单孔负担的破碎体积乘以单位耗药量计算。若采用乳化炸药,每立方米用药量取1.67~1.6kg,后排装药量增加15%。
2.2.7钻孔工艺
(1)先将钻孔船定好位,并将四边缆绳绞紧固定,然后调整钻机位置到准确的设计钻孔位置。
(2)先用ф150mm套管接上钻机,将套管下到河底并进行开孔,然后把套管固定在船上。
(3)下ф130ram的护孔管,将护孔管接上冲击器进行钻进,把130mm护孔管嵌入岩石中。
(4)用ф100mm冲击器接上钻杆进行钻孔。
(5)钻孔完后用风冲洗,然后装药。
(6)全船的钻孔完成后,在船上完成装药和导线连接。
(7)用船上的锚机,绞缆上移200m即可起爆。
3 爆破地震和水冲波监测
3.1爆破地震观测
委托长江科学院和西南水科所进行爆破地震强度观测,在滑体上沿长江和垂直长江方向分别布置几条测线。由于滑体的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规律性不强,实测表明,不同方向布置的测线,其爆破振动衰减规律不同;距爆源同等距离的不同测线点,振动速度相差较大。选择附近需要保护的磷肥厂进行重点监测,其结果如下:
(1)磷肥厂硫酸塔塔基,距爆源水平距离356m,高差60m,钻孔装药总量882kg,瞬发雷管一次起爆,实测地面振勃速度为0.68cm/s。
(2)磷肥厂下游厂房,距爆繇水平距离460m,高差60m,钻孔装药总量1200kg,一次起爆测点地面振动速度为0.45cm/s。
经过与以往实测资料的对比分析,确定磷肥厂主要建筑物地面振速不超过0.8cm/s。按照已测试成果确定,钻孔爆破一次最大药量不超过1200kg,裸露爆破最大药量不超过400kg。
3.2水中冲击波测量
长江航道一处与长江科学院联合测试组,对水下钻孔爆破和水下裸露爆破的水冲波进行了测量,以后又对裸露爆破进行了对比测量,部分成果如下:
(1)一次起爆药量200kg(裸露)。距爆源16m处的峰值压力,三次平均为13.0MPa。
(2)一次起爆药量200kg(裸露)。距爆源55m处的峰值压力,三次平均为0.69MPa。
4 技术创新
本工程的技术难点是:在深水急流条件下如何把裸露炸药包放置在需炸的位置,如何用钻机进行钻孔,如何对爆破块石进行挖取,需要研制一套新的工作船、新的设备和采用新的施工方法。通过工程实践,在这方面有以下技术创新:
(1)在流速5m/s、水深4~10m条件下,进行水下裸露爆破和水下钻孔爆破,并完成11万m3水下炸礁任务,具有突破性进展。
(2)在航道工程中,首次成功研制并采用了水下超声波起爆技术。
(3)研制建造能在深水急流中挖取爆破块石的挖泥船,该船在急流中稳性好,并便于拖带。该船具有独特的4m3重型抓斗,其功效远高于同类的4m3、8m3抓斗。2003年该船曾在长江三峡枢纽围堰清渣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摘自《中国典型365体育与技术》